2006/10/06 | 半个九月。一人行走。(二)
类别(行走自由) | 评论(1) | 阅读(80) | 发表于 02:59

9月20日

今天一整天都呆在家里,睡了醒,醒了睡。但是就是在今天,我完成了自己的两个"第一次"——第一次自己煮粥&第一次自己到医院看病。

先说煮粥。一提起食物,我是绝对地想念广东的食物!粤菜粤菜粤菜……因为是在上海的缘故,生病了想上街喝碗粥都很难,哪像在中山一样,想喝的话一上街就到处都有。这下叫我这个肠胃炎的人吃啥好呢?!没办法,只能硬着头皮煮。昨晚领教了BDR的那碗米水,又参详了椿少的"家庭煮粥法",我打开了煤气炉,架上小铝锅。结果中午第一顿由于煮太久变成了糊状,而且盐还放多了,变得很咸;下午那顿就像样多了,粥状物,却又因为盐放少了变得味道很清寡,而且我还突发奇想往里下了油,因此遭到BDR的"批评"。两次经验下来,有个共同点,就是每每那水沸腾时都会溢出把火浇灭……无论如何,我是咽下去了。可幸的是,煮粥那米嚼起来还挺甜。

再说到医院看病。记得我妈常唠叨我,说我不会一个人到医院看病。的确,在中山我没有尝试过,但是既然到了异乡,就什么也得靠自己了。既然没有人能陪我去看病,那我就只能一个人叫上出租车直奔五院。到了医院才发现,这里的门诊关闭时间比中山还要早,没到五点就开急诊了。之前BDR也带我看过一次病,大致的流程,手续,位置我都记得,所以整个过程还挺顺利的。我还第一次在上海遇到了服务态度算不错的人,可是他连诊断都没有给我做就听我的片面之词开了药。还有,没有医疗保险的药可真贵,所以说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啊!

9月21日

虽然病还没有痊愈,但感觉病痛已减轻不少,所以我决定出门,继续一个人的行走。从周一开始,邦都提议到城隍庙去,我始终没有下定决心。一想到那里的太阳和人气,我就感觉病开始犯了。最后决定到锴重点推荐的IKEA。结果五号线转一号线再转四号线到了上海体育馆站,试了两个不同的出口都不见IKEA的踪影,只得放弃,开始拿着地图搜索可以去的地方。

在徐汇区一路游荡,遇见了徐汇天主教堂和上海最老的藏书楼。天主教堂不高却很大,由于不是礼拜日也没到参观时间,所以我无法进去,只能在铁门外往里瞅。从前面看教堂建筑风格很豪华,庄严肃穆。旁边还有类似教会在上海的办事处之类的高楼,接近楼顶的墙上挂着大大的十字架。我一向对建筑无甚研究,但我很喜欢看,虽然只有一味惊叹建造者巧夺天工的份。

 还有就是上海最老的藏书楼。昏黄灯光点亮不深的走廊,古老的木漆旋转楼梯带你游走于时间中。一楼的侧门进去没有人,我连大力呼吸都不敢。虚掩的门传出说话的声音,仿佛从旧时代传来。我一路抚摸木质扶手上了二楼,透过阅览室的门我看到廖廖几人在翻阅早已发黄脱页的旧书。我再往里瞅,还看到了类似壁炉的装饰物。拉出旁边用来方便读者查阅古书的木柜的抽屉,取出一张张印着书籍名称和号码,整齐穿排于木棍上的小卡片,我仿佛捧着一本本有着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古书。

 告别藏书楼,我决定向交通大学老校区出发。这个交大最老的校区其实并不大,有一些上百年的老建筑,大概一小时就可以逛完。这里只有本科以上的学生在读,他们当中的一些的宿舍却在交大闵行校区。每天奔波于两地,靠校内公车往返,与我们在北校住的老师一样辛苦。参观了当中的老图书馆,在门前给懒洋洋晒太阳的猫咪照了相。没走几步遇到一个台湾人问路,便很自然地聊开了。这位台湾来的女生叫若琳,样子看上去很小,却已是台湾大学生物系硕士生。她这次过来为的是看看复旦的研究生情况,好来这边转读公共卫生的硕士学位。我很惊讶,完全佩服这种跟学习如此有缘的人……我们俩坐草地上聊了差不多一个小时,东拉西扯,倒也聊了很多,很欢。一开始她说我的口音像台湾人令我汗颜,但她后来又说我长得有点艺术气质,我也暗爽了一番,呵呵……我们交换了联系方式,希望以后能保持联络。看,自己一个人行走就是容易交上朋友。



9月22日

锴的女朋友来了,家里现在很热闹。虽然明天我和邦八点就要出发到地图另一边的复旦,但是现在还不能睡,所以还是写写日记。

今晚如愿以偿把一向很懒的BDR请出门了。时间紧迫,我俩算勉强逛了外滩和浦东沿江一带。晚上的外滩很美,跟五年前亲眼所见和五年以来电视中所展现的一样,气势恢宏,金碧辉煌。

本是下午三点半出发,五号转一号再转二号线也花了差不多两个小时,到达东方明珠时也已快五点。一出陆家嘴站眼前就是东方明珠电视塔,虽然已经在电视上跟它打过无数照面,但当真的身处其下时,还是会感到一丝震慑。我的相机广角不够广,无论如何退后如何俯身,还是不能把整个塔拍全,怪不得在这一带这么多人拿着样板兜售十元快照。现在的东方明珠周围都加上了围栏,进去不上去都得买票,票价最低好像要七十块。我不打算上去,也不想为了进去走走广场而去花那钱。有人说东方明珠不好看,左右不对称,我看不出,但我也对它不感太大的兴趣。于是便想围着它转一圈看看外观罢了。经过上海国际会议中心,转进了一个沿江的公园。这里江风徐徐,夕阳余晖洒在江面上,金黄的波光鳞鳞。对面就是众多的高楼大厦和当中高悬的错落有致的大霓虹灯牌。江水,天空,来往的船只,构成了一副美妙的图画。这里有三间餐厅,各有特色,奢华高调。当中那间我记不起名字的西班牙餐厅,就是今晚最最美好的地方。

 这个沿江公园路不通,我们只能折返,无法围着东方明珠走一圈。后来我们逛到了金贸大厦,并坐在花园里的长凳上体验BDR所说的"仰望金贸很晕"的感觉。六点半的上海天快全黑了,可金贸还没有把灯亮全,所以我也感受不到"很晕"的感觉,于是我们决定动身去吃饭。一路走回那餐厅,浦东一带的大厦差不多都亮灯了,我真切地体验到什么叫"繁华大都市"的夜景,果然十分令人迷醉。其中我最喜欢CITYGROUP的大楼,全楼都亮了灯,日光灯的白炽透过落地玻璃窗,把整个建筑物映衬得格外通透。



在这家餐厅可以看到对江外滩的夜景和五彩缤纷的霓虹灯。由于靠江的位置都被人订了,于是我们选择了在树下的一张小桌。听服务员说,这里的西班牙菜式都非常正宗,除了厨师是西班牙人,连米都是专门从西班牙运过来的。也由于它并没有本土化,所以口味稍稍有点重。沙拉分为两个碟,一个装的是用蒜蓉调味的虾和蛤蜊,另一个则是一大盘紫椰菜;餐前的包有几个品种,点的是用特殊装置分开装好的醋和油;铁板饭,上面堆满了虾,蟹,鸡肉,下面是金黄色的炒饭,比较咸而且容易凉;一杯鸡尾酒,口味像是红酒兑雪碧,有苹果粒沉底;一杯立顿红茶。除了喝的之外,其他菜都挺大份的,点一份足够两个人吃。这里的服务员有些是说英语的,譬如后来服务我们的那位。整顿饭下来,我和BDR聊得很欢,是相处这几天以来最为愉快的一次。BDR很gentle,也比平时开朗,像换了个人似的。我多希望时间可以永远停留在这一刻……

吃过晚饭差不多八点了。我们却还没有实现我们出来的初衷——逛外滩。找了一段时间的路才找到了渡江口。本来我们打算乘东金线到对岸的外滩,顺道欣赏江上的风景。结果我们竟然乘错了东东线。东东线的船费只需要五毛,但是运输的船只也破得多。我们和一大堆人和自行车一同挤上了东东线的渡轮上,发觉此刻自己好像是要偷渡的人蛇。那船破得感觉就像是运牲口的船……想起刚才格调高雅的晚饭,再对比现在分外悲凉的景象,如BDR所说,是"戏剧冲突"。船很快就驶到对岸的十六铺,我在黑暗的甲板上也只能看到不断远离的对岸渡口的"景色"。我一路上想着对比一直笑不停,直到停了站才收起了笑容,因为时间已经不早了,我们必须得赶回去。快步从中山东二路走到中山东一路,从安静的老区到繁华的地段,我始终都没有忘记欣赏外滩的美景,虽然纯粹走马观花。我们在外滩对面马路的堤上走,也没来得及拍照,其实主要原因是我没把握可以把这美真实地记录下来,不如不拍。BDR说,就把这么漂亮的景色永远记在心中吧。呵呵,多么书面的一句话。不过他说得对,今晚我会永远记得的,因为有那么一个人陪我走过了那么一段美丽的时光。路上耳边一直回响着"渡轮观光五十块"的广告词,说得俗气,连BDR都忍不住学起来。

最后我们在南京东路的河南中路站下了地铁。可时间真的太晚了,到了莘庄站时五号线已经停止运行。于是我们又花了一段时间找到了乘徐闵线的车站,一路颠簸。想不到十一点的徐闵线还那么多人,连缴车费都得挤。几十分钟的路程我们回到了家,会合了吹了好几个小时凉风的锴二人。

0

评论Comments

日志分类
首页[18]
乱⑦㈧糟[13]
行走自由[4]
睇film有feel[1]